無論生產(chǎn)鋼球的制造商還是在使用鋼球的礦山,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,在球磨機里運轉過程中,鋼球會出現(xiàn)破碎,為什么會破碎呢-一個根本的問題是內應力:
簡單地說,內應力就是衡量物體變形的程度、強度、沖擊韌性等與物體工作失效相關的物理量;通俗一點講,內應力就是內部壓強,講到這里先講一個故事:
70年代,筆者剛進工廠時,見工廠內空地上堆放著一堆堆鍛造好的工件產(chǎn)品,這些工件看起來已放置很久,因為他們周圍長滿了雜草。
這些鍛造好的工件為何不加工,放在那里任憑風吹日曬?
于是,我向車間的一位老師傅請教。老師傅告訴我:這是為了消除鍛件的內應力。鍛件經(jīng)過鍛錘加工,就像揉面團一樣,但是面團里面這里多揉一點,那里就會少揉一點,內部組織不均勻,緊密疏松不一致。
如果剛鍛造完的工件立刻拿到車床去加工,加工完的活拿百分表、卡尺量,尺寸精度完全符合圖紙要求,可是過不多久再量,尺寸精度卻又不合格了。問題出在那里了呢?就出在鍛件的內應力還沒有完全消除,在“抗著勁”呢,造成工件的變形。
解決的辦法就是別急著加工,把工件扔在一邊,等它的內應力完全消除了,內部組織結構均勻了,疏松緊密一致了,再去加工,加工出來的工件尺寸就不會變化了,從鍛件或鋼球消除內應力,我們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,對一些“內應力”較大的事,不要著急立即解決,而應該“冷處理”,擱放一下,讓它們“消消氣”,釋放一下能量,調整一下內蘊,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。
再通俗一點講內應力就是如同人的漲肚子一樣,比如:有的人吃了韭菜,就會漲肚子不舒服,采取的辦法兩個,一個是迅速吃消食片,使其恢復原狀態(tài);第二個就是拉肚子后再恢復原狀態(tài);在這里的吃消食片就是消除了應力的作用,拉肚子實際上就是內應力為消除,就要拉肚子才行,針對于鋼球就是破碎——
既然談到內應力,就不妨延伸一下,與大家分享一下鋼球內應力消除的四種方法:
A、回火加熱法:采用電爐、氣爐、油爐加熱---降溫;
B、余溫回火法:鍛造后的鋼球,采用保溫自然冷卻的方法;
C、撞擊法:采用球段分離機,滾桶撞擊的方式;
D、自然失效法:自然狀態(tài),應力消除(車工的故事就是自然失效法);
3、從蒸饅頭和卷子的區(qū)別說鋼球的壓縮比問題:
現(xiàn)在有一個問題提的好,那就是二十幾年之前中國的斜扎技術就已經(jīng)非常好了,怎么鋼球廠沒有普及呢,是資金的問題、技術的問題、還是人員的問題,回答是NO,這是一個全面的問題,不能單單從鋼球談起,軋機成熟了,只是設備具備條件,并不等于其他配套的產(chǎn)業(yè)都成熟了,比如:圓鋼棒料,隨著技術的不斷推高,新材質的不斷推廣,近些年才有了對鋼球壓縮比問題的認識,過去的壓縮比不講究只有幾倍,而現(xiàn)在成為鋼材棒料主要技術條件之一,最大到十幾倍甚至幾十倍;對鋼球而言,壓縮比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鋼球的性能,再舉一個通俗的例子:北方人吃的饅頭和卷子,同樣都可以充饑,效果卻不同;一塊面團發(fā)面后,我們把它一切兩半,一塊分成五小塊然后放入蒸籠蒸熟,就是我們通常吃的卷子,松散無比,猶如面包;另一塊同樣分成五小塊,每塊進行不斷的柔和,然后放入蒸籠蒸熟,就是我們通常吃的饅頭,吃著有嚼勁,麥香味都能品的出來。這足以說明,材料的壓縮比是何等的重要。
不僅如此,鋼球與材質中合金元素也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,其影響究竟有多大,感興趣的朋友,請看下一期的鋼球與合金的關系。
懂鋼球歷史的企業(yè),必定也會專研鋼球的技術。憑借可靠的質量和優(yōu)異的性能,目前伊萊特(點擊查看詳情)耐磨鋼球、磁性襯板等耐磨材料遠銷亞洲、非洲、北美、南美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(qū),迅速贏得大量國內外知名礦企的認可,并躋身國內鋼球企業(yè)第一梯隊。